在歐洲,BA.5也已成為多國主要毒株。
截至6月27日,BA.5在英國、德國、法國的占比也分別達到55%、59%、66%。
德國確診病例數在5月初開始上升,目前單日新增病例數接近9萬人,是此前最低值的3.2倍(5月6日)。
在亞洲,新加坡疫情也再度復燃。
7月4日,新加坡單日新增病例數(7天平均值)達到8500人,相比6月初翻了2.65倍。
新加坡衛生部部長在7月5日表示,感染BA.4/BA.5的患者每周倍增,最初只占新增病例的3%;6月底增至30%,而在7月4日,這一占比已達到50%。他預計,到下周,BA.4/BA.5將成為新加坡的主要毒株,患者占比將達到7至8成。
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
相較于其他變異毒株,BA.5的傳播速度更快。
根據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,相比于奧密克戎BA.2,BA.5的有效再生數(Rt值)更高,即在感染期內,一個患者平均能夠感染的人數更多。
而根據南非學者的研究,BA.4/5 相對于 BA.2 具有增長優勢,其基本繁殖數 (R0) 或可達到18.6,是原始毒株的5.6倍、Delta的3.65倍、奧密克戎BA.1的1.96倍、BA.2的1.39倍。
部分原因在于其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。
BA.5變異毒株之所以更易傳播,這表明即使患者已感染過新冠其他毒株,或是接種過疫苗,BA.5依舊能突破這層免疫系統,導致再度感染。
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對四種血清進行中和測定分析,包括BA.1感染康復者血清(未完全接種疫苗)、BA.1突破感染康復者血清(完全接種疫苗并再度感染)、BA.2感染康復者血清(未完全接種疫苗)、與BA.2突然感染康復者血清(完全接種疫苗并再度感染),感染者血清對于BA.5的中和作用相比之前的變異株,幾乎都存在明顯下降。
英國牛津大學惠康人類遺傳中心的研究也顯示,BA.5有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。
在感染BA.1變異毒株14天內,感染者血清對BA.5的中和作用遠弱于BA.1和BA.2,分別減少了1.9倍和1.5倍;而在感染BA.1變異毒株21天后,感染者血清對BA.5的中和作用下降的幅度更大,比面對BA.1下降了3.4倍,面對BA.2下降了2倍。
這一情況也同樣適用于疫苗接種的患者,且不同疫苗的效果有所差異。
研究者觀察到,在接種了三劑牛津/阿斯利康新冠疫苗28天后,感染者血清對于BA.5病毒的中和作用,相比BA.1下降了2.1倍,相比BA.2下降了1.8倍。
而在接種了三劑輝瑞生物科技新冠疫苗28天后,血清中和作用下降幅度更大,相比BA.1和BA.2,血清對BA.5的中和作用都下降了3.2倍。
據報道,我國首例感染BA.5的輸入病例,在感染前已分別在中國與烏干達接種了4劑新冠疫苗。
或更具致病性
除了較強的免疫逃逸能力,相比于其他變異毒株,BA.5或許也具有更強的致病性。
這一致病性反映在多個方面,包括對體重、血氧濃度、支氣管、肺泡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BA.5比BA.2更容易在感染倉鼠的肺部、肺外周擴散。
根據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的報告,基于對倉鼠的研究,在感染BA.5病毒3天后,倉鼠肺周邊的RNA水平是感染BA.2病毒的5.7倍;感染5天后,BA.5的RNA水平依舊是BA.2的4.2倍。
BA.5變異毒株更容易導致倉鼠發生支氣管收縮或氣道阻塞的情況。
因此,在一周時間內,感染BA.5的倉鼠更容易出現呼吸急促、皮下氧飽和度降低、增強呼吸間歇值上升的情況。
同時,BA.5變異毒株也更容易導致感染的倉鼠出現支氣管炎、肺泡損傷、肺部充血/出血的情況。
此外,相比于BA.2與BA.2.12.1,BA.5在一周內導致倉鼠體重下降幅度更大,下降10%左右,而感染其余毒株的倉鼠體重卻有所上升。
目前尚無數據表明BA.5會引發更嚴重的癥狀。
當然,這些致病性僅反映在實驗倉鼠上,無法直接推導至人類感染者,
不過,從葡萄牙本輪疫情狀況來看,BA.5變異毒株的影響依舊不容忽視。
受BA.5毒株的影響,葡萄牙在四月底進入此輪疫情,六月初達到峰值,單日新增病例數接近3萬人,此后逐漸下降,目前處于本輪疫情的尾端。
單日新增死亡人數的峰值卻高于上一輪疫情
盡管確診病例數不及上一輪疫情(2021年12月底至2022年3月初),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的峰值相差了2倍之多,但。6月20日,葡萄牙單日新增死亡人數為56人(7天平均值),而上一輪疫情單日新增死亡人數的峰值為52人。
5月初,歐洲疾病預防與管控中心(ECDC)已將BA.5列入“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”,并呼吁各國對其保持警惕,雖然BA.5可能不會造成重癥,但仍會對醫院和加護病房造成負擔。同時,ECDC也強調,提高疫苗接種率、推進第3針加強針的接種,依舊可以達到一定的保護作用。
來源:上觀新聞
新聞線索爆料通道:應用市場下載“晨視頻”客戶端,進入“晨意幫忙”專題;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-85571188。